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落實“黨建引領平均每個項目開源節流100萬”專項工作要求,水電五局團委緊扣“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”工作主線,組織青年團隊開展創新創效攻堅行動,在培育新質生產力、提升項目創效水平方面形成具有五局特色的實踐路徑。
錨定攻堅坐標,構建創新創效“三維體系”
政治引領強根基。構建“黨委領導、技術中心指導、團委主抓、項目聯動”工作機制,將青年創新創效納入公司年度重點任務。依據《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管理辦法》,要求青創團隊在項目策劃階段同步開展科技創新應用規劃,針對工程特性制定科研立項、四新技術應用及成果推廣方案,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全周期管理。
問題導向破瓶頸。建立“院士專家+技術骨干+青創小組”三級攻關機制,通過“現場診斷+數據建模”方式,在阿爾塔什、沙特國王港等12個重點項目中識別技術瓶頸47項。目前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牽頭開展40項科技攻關,重點突破產業升級關鍵核心技術。
資源整合聚合力。打造“1+N”創新聯合體,依托院士工作站、BIM中心等平臺,聯合四川大學、中國鐵建重工等9家單位共建產學研基地。形成“院士智庫+企業專家+青年骨干”人才梯隊,在聯合攻關、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,推動了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。
打造實踐平臺,激發青年創新”乘數效應“
創新人才培養機制。推行”基礎團隊建設-核心項目攻堅-產學研用融合“三維培養模式,通過課題研究整合全公司技術資源,打破部門、項目、業務壁壘,構建跨單位技術服務網絡,形成人才”引育用留“全鏈條管理體系。
建設智慧創效平臺。成立”水電站智慧工程技術高價值專利育成中心“,聚焦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發,構建專利的智慧建造專利池,進一步推動水電站智慧建造引領未來。該中心成為建筑施工領域首個高價值專利培育載體。
暢通成果轉化渠道。建立”提案評審-試點驗證-推廣評估“管理體系,開發成果轉化數字平臺。累計形成國際領先成果38項、國際先進成果39項,其中《深厚覆蓋層智能筑壩技術》等5項成果實現跨項目規模化應用。
深化價值創造,彰顯企業發展”硬核擔當“
經濟效益持續提升。構建覆蓋水利水電全產業鏈的150項專利集群,推動”專利存量“向”創新增量“轉化。為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、積極促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提供了原動力,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人才梯隊迭代升級。構建”青年英才-技術帶頭人-行業專家“培養體系,培養了一大批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,選拔出新一屆29名專業技術帶頭人和46名拔尖人才,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家人才隊伍,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科技人才梯隊。
創新成果加速涌現。累計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項、中國專利獎1項、省部級獎項229項。在首屆工程建設青年科創大賽中,11項參賽成果全部獲獎,包括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4項、三等獎5項。
下一步,水電五局將持續深化”青創+“模式,聚焦新能源、數字化等重點領域,充分發揮團員青年創新作用,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創新動能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